积累了一夏天的湿毒,一定要在秋天祛除, 否则冬天免不了一场大病!发表时间:2022-08-25 10:37 《黄帝内经·素问》指出:“春夏养阳,秋冬养阴”。 你可能会问“既然秋天要养阴,为什么还要艾灸养阳呢?!” 《黄帝内经阴阳论》里又说:“秋天要潜阳,养阴”。也就是说,秋天的时候要把身体里的阳气潜藏起来,不能让秋天的燥气把阳气消耗掉,因为我们人体在冬天还要消耗大量的阳气呢! 3000年前的黄帝内经那个时代和现代人的生活,应该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吧?! 《黄帝内经》提倡:夏天要养阳,秋天要潜阳,冬天要养阴。 而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是:夏天吹空调,喝冰镇冷饮食物,熬夜......不仅没养阳,反而还消耗了大量的阳气;那么冬天我们要消耗的大量阳气哪儿来?! 如果秋天和冬天按照《黄帝内经》的说法继续养阴,告诉你:你肯定阴阳失衡! 因此,现代人在秋天一定要温补阳气,以备整个冬天的使用! 核心点: 1,秋天用艾灸温阳,用食物养阴; 2,艾灸时间缩短为每个穴位20分钟。 秋季是艾灸的好时节,因为秋冬消耗人体的阳气多。这时候也很需要及时补充阳气!因此秋季养生不能离开“收、养”这一原则。也就是说,秋天养生一定要把保养体内的阴气作为首要任务。 艾灸具有以下四个作用: 一是调和阴阳,中医认为,人体阴阳的平衡状态是决定疾病发生和发展的根本,运用艾灸疗法的补泻作用,可达调和阴阳之功效; 二是温通经络,驱寒除湿,艾叶性温,加之名贵中草药点燃熏灸,使热力深达肌层,温气行血,故具有温通经络,散寒除湿、调理气血、宣痹止痛之功效; 三是行气活血,消瘀散结; 四是温肾助阳,补中益气。 秋季五行属金,为肺,易燥,多艾灸肺经穴位及肺腧,风门。防止寒气入侵,是养肺的重要环节。秋天艾灸背部的命门穴、腰部的肾盂穴、肚脐下的关元穴、能温经通脉,补肺虚效果好。 艾灸作为温热之品,具有很强的温阳散寒的功 《黄帝内经·素问》指出:“春夏养阳,秋冬养阴”。秋季是艾灸的好时节,因为秋冬消耗人体的阳气多。这时候就更很需要及时补充阳气,以备一整个冬天的使用! 秋季天气转凉,人体内的阳气也是内敛下降的趋势,科学地进行艾灸保健可以达到温通经络,祛除寒湿,补益阳气,调和气血的目的,抵御即将到来的冬季寒气。 身体调理类 肺俞穴 调节呼吸系统 肺俞穴是肺气转输、输注之处。艾灸该穴对改善肺脏功能,消除肺脏功能失常等证候具有一定功效。如咳嗽、哮喘、咳血、肺痨及过敏性鼻炎等症。 丰隆穴 健脾祛湿 此穴主治头痛、眩晕以及咳嗽痰多等痰饮病证,每日艾灸15分钟可以有效健脾祛湿。另外,艾灸谷穴艾、足三里、解溪穴等也都有祛湿的功效。 中脘穴 调节肠胃 在这个穴位进行艾灸,能够有效的缓解胃部和肠道所出现的各种疾病以及症状,例如腹泻、腹痛、食欲不振、恶心、烧心、嗳气等。 体质改善类 足三里 改善机体免疫力 灸足三里,得长寿的养生秘决,一直为古今医学大家和养生大家所珍视。 中医认为,人体足三里是一个滋补强壮穴位。艾灸该穴位,可调理脾胃,补中益气,疏风化湿,增强抗病能力。 女性艾灸足三里则面色红润,常保年轻;男人艾灸足三里,则筋骨强壮,精力充沛。 关元穴 调节内分泌、痛经 关元穴有培元固本、补益下焦之功,凡元气亏损均可使用。临床上多用于泌尿、生殖系统疾患。常艾灸关元穴,可起到治痛经、补肾虚、促进血液循环的功效。 恢复放松类 合谷穴 镇静止痛、感冒 据经络理论以及实践证明,艾灸合谷穴,头痛、发热、口干、流鼻血、脖子肿、咽喉病以及其他五官疾病都可以得到缓解。 膻中穴 活血通络 膻中在人体躯干的黄金分割点上,是脏腑之气汇聚的地方。艾灸膻中穴,可以扩张血管,调整心脏功能,还可调节胸闷、心悸、呼吸困难、咳嗽、呃逆等症。 艾灸的作用很多,但由于个人使用方法及艾灸的穴位不同,同时加上每个人体质的区别,在效果上也会存在差异。 湿性黏浊,如油入面!体内湿气重了,吃再多的药,打再多的针也是不嫌够的!而这时候如果你艾灸,就会发现祛湿太轻松,最直接的表现就是艾灸后皮肤表面出现水汽、水泡,正是快速祛除我们体内湿气的表现! 故而,在秋雨飘飘的时节,我们用艾灸来祛寒湿,无疑是最明智的选择!因为艾灸的开郁、补阳气作用,可以快速运化湿气,蒸腾湿气,就像太阳蒸发湿气一样! 特别注意 ▼ 寒湿气往往通过5大穴位进入体内 ①肩颈部的“大椎穴”从“大椎穴”进入的“寒湿气”容易引起我们的“肩颈酸痛,肩周炎,颈椎病,头晕头痛,失眠多梦; ②前胸的"膻中穴"从"膻中穴"进入的"寒湿气"容易引起我们的"乳腺肿痛,乳腺管道阻塞,小叶增生乳腺纤维瘤等症状”; ③肚脐部位的“神阙穴”从“神阙穴”进入的“寒湿气”容易存积在我们盆腔,特别是女性,当盆腔内的“寒湿气”重时,就容易引起我们妇科各种疾病,比如:妇科炎症,月经不调,经血不畅,痛经,血块,子宫肌瘤,卵巢囊肿,不孕不育症等”。 ④腰部的“命门穴”从“命门穴”进入的“寒湿气”容易引起我们腰酸背痛,腰膝酸软,各种肾虚,性功能下降等症状; ⑤脚底的“涌泉穴”从“涌泉穴”进入的“寒湿气”容易往上流动,容易引起膝关节酸痛,风湿关节炎等症状。 另外,请在日常生活中护住这五大穴位,胸背腰腹足底等!防治寒湿入体! - END - 脉立方主要项目:刺血疗法、挑刺疗法、埋线疗法、舌下取栓、精华艾灸(长蛇灸)、强效针灸技术、及高端无烟艾灸器材产品研发生产销售,中医自然疗法技术推广开发等。 联系电话:15056504421(同微信) 官方网址:www.mlftc900.com |